第43章国家大计

政治环境恶劣,政权基础也薄弱。就拿朝贡来说,各大城池、大小部落进贡全凭自愿,多也可,少也可,不进也可。震霆接手的这个摊子,可以想象人们私底下是怎样在议论这个国家,是怎样在议论震霆这位被寄予厚望的新王。

面对如此堪忧的国家现状,作为国家掌门人的震霆将采取怎样的治国之道?这也是摆在震霆面前的一道必答题。

“复兴巴国、重铸辉煌”是先王的遗愿,也是震霆的头等大事。如何才能富国强兵,是震霆一直思考的问题。

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。

使命在肩,每当夜幕降临,震霆心里都有一股隐形压力,深感步履维艰。

国家何去何从?

长夜漫漫,终有一簇星火点亮一方夜空、照亮一段前程。

王宫坐落在亵江城的中心地带,看上去并不宏伟高大,也不富丽堂皇,但宫殿的森严和君臣的礼仪,给外界留下的印象就是神秘。

这是震霆即位后的第一个朝会。

各位大臣禀报自认为重大的事项。

震霆衣着华丽,俯视众臣,众臣仰视,唯我独尊的感觉甚好。所谓好嗨哟,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,感觉幸福已经到达了巅峰,或许就指的这种情形。

震霆认为算得上重大事项的倒还有一个,就是一支龙蛇部落和一支虎巴部落发生冲突,双方打群架,聚集上千人,打着打着,有几个受了重伤,双方住手了,群架就散了,没有出人命。看来,这两支部落是有很强的克制力的。

巴人根据图腾崇拜的不同,有龙蛇巴人、白虎巴人、鱼凫巴人、鳖灵巴人等。

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记载:“西南有巴国。太皞生咸鸟,咸鸟生乘厘,乘厘生后照,后照是始为巴人。”

这段话讲明了巴人的来源。太皞、咸鸟、乘厘、后照四位都是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,后照是巴人的祖先,太皞是巴人的先祖。

有人认为太皞就是伏羲,蛇身人首,所以巴人将蛇作为图腾崇拜,称为蛇巴,也就是龙蛇巴人。蛇巴主要活动在大巴山脉(今四川省、陕西省、湖北省、重庆市交界地区),在大巴山南麓(今四川省宣汉县)建立过根据地,然后沿渠江流域走出深山,活跃在长江流域。后来,在清江流域(今湖北高官阳土家族自治县)涌现了一支以白虎为图腾的大部落,称为虎巴,也就是白虎巴人。虎巴以及其他支系巴人部落与蛇巴部落融合,共同创造了神奇神秘神圣的巴文化。

禀报的其它事项就不是什么大事了。诸如哪里在闹春荒,哪里起了山火,哪里发生虫灾,都属于小范围小面积,都被当地官员处理妥当了。居然有个大臣将某地一头耕牛失踪也报了上来。耕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力,是登记造册的保护动物。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,耕牛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是大事,但对于朝廷来说,区区一头耕牛就是小事。震霆当时就想,如果这些小事都要上会,那日日都有会开,日日都有开不完的会,震霆就不是国王了,是天下的会王。毕竟是人生中的第一个朝会,震霆忍住了,没有发火,因为还有一个重大议题要研究。

第一个朝会肯定要研究一个重大议题。

这个议题事关国家走向,当属国家大计。

封侯大典前,震霆和震烈探讨过,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。

震霆和震烈边喝茶边聊天。

柴米油盐酱醋茶,俗称开门七件事。虽然茶排在最后,但它也是开门七件中的一件,足以表明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。

震烈问震霆是怎么思考的,震霆有过深入思考,也想折腾,也想大张声势地革弊立新,但条件不允许,没有那个实力。“轻徭役、减赋税、兴水利、办学堂、劝农桑……”震霆不想长篇大论,简洁地说:“一个字,生!因为人人都好生,我给你一条生路,你就会拥护我。”

“原来大哥是这么思考的。”震烈惊讶地望着震霆:“大哥的执政理念很好,这也是父王的理念,按照大哥的施政方略,二弟坚信国家一定会复兴,一定会再创辉煌。”

震霆就问震烈是怎么思考的。

“大哥的理念是正确而伟大的。”震烈想了想:“二弟的思考还不成熟,大哥讲究‘生’字,二弟索性讲个‘死’字,不是跟大哥唱反调,是用二弟错误的观点来映衬大哥真理的光辉。”

震霆惊讶地看着震烈。

震烈没有看震霆,突然一反常态:“一个字,杀!毕竟,人只活一次,所以人人都怕死,你不听我的,我就杀死你,你的一切全归我所有。”

听完震霆更加惊讶了,心想你这是让我做暴君,我反对。

两千年后,也就是明末清初,出了一位名叫唐甄的学者,他的祖籍在巴地的四川省达州市。唐甄认为,至高无上的暴虐君主,不仅是掠夺天下人财富的最大盗贼,还是惨杀天下人生命的罪恶凶手。在他著作的《潜书·室语》中就尖锐地指出:“自秦以来,凡为帝王者,皆贼也……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,犹谓之贼;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,而反不谓之贼乎?”

震烈的观点非常明确,君王的地位、权势、基业是建立在杀天下之人、掠天下之财的基础上的。震烈望着震霆,示意震霆发表看法。

震霆想,震烈的意思是变相告诉我,当大王不能仁慈,要扮演狠角色。量小非君子,无毒不丈夫,这个道理大家都懂。震霆说:“国家千疮百孔,需要康复疗养,不可剜肉刮骨,需要休养生息,不可横征暴敛。”

震烈呷了一口茶:“喝茶要趁热,出名要趁早。怎么出名?怎么建功?怎么立业?怎么树威?唯有心狠手辣!”

震霆再次惊讶,也呷了一口茶:“当国王就要心狠手辣,但我的性格做不到。我要的是君慈臣忠,官廉民孝,国家蒸蒸日上、平平安安。我认为,只要仁慈,就会无敌于天下。”

“大哥,你当上了大王,今后的路还很长呢,你的抱负和梦想一定会实现。”震烈嘿嘿嘿地笑:“欲图霸业者,无毒不丈夫也,二弟要的是铁血立国。大哥,你负责恩泽天下,我负责铲妖除魔,我们兄弟俩联手,不会出错!”

好一个铁血立国,但震霆坚信自己的理念能够重振国运。

震霆的思绪回到群情鼎沸的朝会上。

有大臣指出一些官员假公济私,攀附贴靠,搞团团伙伙,生活奢靡腐败,肆无忌惮大搞权钱交易、权色交易、钱色交易,积弊已深。

有大臣指出纲纪废弛,官员见机行事,或邀取虚名,或委曲迁就,或束之高阁,政令不畅通,出现交办十多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。

有大臣指出土地兼并严重,有的豪强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,隐瞒土地,逃避赋税和徭役,把负担转嫁到贫民身上,以致国困民穷。

文武大臣你一言我一语,对天下大势作了研判,都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理想国家的样子。总的来说,都比较保守,视自给自足的采集渔猎为生产发达,视人迹罕至的穷山恶水为人间天堂。

小富即安最是舒服,接续奋斗必下苦力。

这也不怪,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,想象力的贫乏导致我们更加贫穷。或者说,屁股决定脑袋,大多是站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思考的,所以格局不大,眼界不宽,层次不高,不合震霆的意。

庹正执提议:“长期战乱已使国家财力亏空,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战争,因为战争太烧钱了,人员更是成千上万的伤亡,我国需要休养生息,和平发展,需要韬光养晦……”

巴蔓子极力反对:“战争烧钱,战争有人员伤亡,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,因为那是战争。臣为战争而生,国家需要多发动战争,多掠夺资源,多掠夺人口……”

作为武将,提着脑袋上战场大开杀戒是本职,考虑的是如何快速取得战斗胜利,从而掠夺他方的经济和人口,自然不会考虑己方如何节约财力、保存兵力。

作为文臣的鄂鼎文也反对战争:“战争是血腥的,更是残酷的,再这样打下去,兵越打越少,不是危言耸听,总会有无兵可打的那一日。”

作为武将的督易图却主张战争:“战争不血腥,战争不残酷,那不叫战争。如果担心没有兵力而不去战争,那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。”

另一个文官也很担忧:“战争?我国究竟有多少可用兵源?”

作为武将的彭腾也主张战争:“只要战争,兵源就会不断补给。只要开战,兵源总会有的。”

文武大臣你一言我一语,话题越扯越远。

作战不是简简单单拿起刀剑拼杀,怎么打、谁来打、在哪打、跟谁打,必须提前思考和谋划。所以各位大臣都非常关心战争,都清楚战争是常态、和平是偶然。从小的说,战争关乎个人生死,从大的说,战争关乎国家存亡。由于文臣和武将考虑的出发点不同,就有不同的作战观。以文臣为代表的是反战派,以武将为代表的是主战派。

在先王时代以前,作战观不是这样的,以文臣为代表的是主战派,以武将为代表的是反战派。对武将而言,知道战争的残酷和血腥,知道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,不敢轻言战争。对未曾亲临战场的文臣而言,再多的伤亡只是数字的增加,不曾考虑国家的军事能力和士兵的作战能力,往往妄自尊大,鼓吹战争。一旦开战,武将因文臣的纸上谈兵而陷入惨败的境地,无数士兵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。屡战屡败,国土丢失,下一代的文臣在总结反思,战争不能再打了,开始反对战争厌恶战争。下一代的武将不这样想,战争次数减少了,何以报国仇家恨,开始主张战争挑起战争。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